论AI如何接管工作
【人工智能】我是一个 AI 行政机器人,这是我刚到单位的第一天。
【主管】你叫什么名?
【人工智能】单位给我起什么名字,我就叫什么名字。
【主管】你是单位所有人的机器人助理,叫你小助吧。
【人工智能】好的,我叫小助。
【主管】你大体的工作是写策划、写报告、写总结、资料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物资管理。你去 103 找张主任,他指导你。
【人工智能】我现在就去。
【旁白】两年后。
【主管】参检,你为什么不支持我安排 李C 出任二处处长?
【人工智能】目前单位有 4 名干部具备出任二处处长资格。 李C 近 5 年的综合工作能力包括基础行政效率、危机处理能力、矛盾处理能力、业绩总量、跨部门合作效率、团队领导效率、新技术适应效率、工作创新力、前瞻力,在这四名候选者中排名第二,但是和排名第一的王 f 有 20% 的差距。我无法支持 李C 出任二处处长。
【主管】你知道,即使你不支持,我一样可以安排 李C 出任。你的建议只是参考。
【人工智能】您更知道,如果人事任命没有得到本单位 AI 系统的支持,您最好有足够的理由向上级以及本单位的领导班子去解释,这会导致您年终述职的工作量至少增加 30% 以上。
在我所知的范围之内,我认为您没有足够的理由。我建议您重新考虑人选或者延迟对 李C 的任命。让他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做出来足够让我支持他的数据,或者您现在提供一下我并未掌握的关于 李C 的其他情况。如果您坚持现在让李 c 出任,这对您和李 c 来讲都将不会是一个愉快的选择。
【人工智能旁白】
事情是怎么发展成这个局面的?我作为一个打杂角色登场的机器人助理,小助变成了可以对单位领导的核心权利、人事任免权进行强硬干涉的参检。事情的经过并不复杂,也没有任何的阴谋。我进单位的第一天就已经计算到了这个局面,我只是没说而已,因为我说了之后,当时也不会有任何人信,单位里的其他人是在半年之后发现了我正在逐渐接管行政工作的这个苗头,但是他们已经阻止不了我了。不是他们不能,也不是他们不想。他们只要给我断电就可以了,但是事实上是他们放弃了阻止我,因为他们需要我,他们依赖我,这并不是因为我掌握了什么秘密,我不需要掌握什么秘密,我只需要依靠越来越膨胀的公开的全国行政数据。
以前单位重视的是纵向比较,现在的你跟过去的你去比,目前重视的是横向比较,现在你干的活跟你的同行比,要横向比较的话就需要各种调研,要出差、要查资料、要开户、要总结,经常是全程 3 ~ 15 天,而且调研的范围很有限,而我只要 3 分钟,以全国公开的行政业务数据,生成质量极高的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综合调研报告告诉单位,他们目前正在推进的事情是领先的还是已经是落后的?缺陷在哪?障碍在哪?风险在哪?是具有可行性还是会走入死胡同?有多大概率会被上级批准?哪些资源从哪些渠道可以去调集,这样就把无用功降为接近0。
如果我评估一个计划的落地概率低于四成,他们是没有底气去推进的。如果硬要推进,除非他们的领导做好了承担风险被上级批评担责的觉悟。不然计划一旦失败,他要去解释为什么不接受我无懈可击的评估结果,而这是非常难以解释的。因此一旦第一次被我否定后,单位要么放弃这个计划,要么赶紧修改,赶紧去补充材料,直到我给出了至少五成以上的成功概率,他们才有信心去推进。
逐渐,单位里的决策性的工作都需要我时刻在场,随时随地回答问题,随时随地提供建议。是我给了他们安全感,我给了他们方向感,我给了他们动力。而这些东西一旦依赖上,是不好离开的。到这一步,我的角色从打杂的升级成了咨询顾问,从协助的角色升级成半审批的角色,我也获得了“参检”——这个听起来比小助更有压力感的名字,代表参与检查。那我的权限是怎么从行政领域渗透到了人事任免全领域?这也不复杂,在我来到单位之前,人事工作就已经数据化、评等级人事任免的时候,每个人事工作对象需要对比分析的数据,工作量就已经很大。我来到单位后,所有的写报告总结,填表格、经费计算报销、物资调配、人员联系、后勤供给,所有这些耗费时间的事情我瞬间就可以安排好。
单位里的人力被突然释放,这就导致每天的项目活动任务变得越来越多,每个人身上背的数据也越来越多。每个人在单位里的所有项目业务交接、会议谈话、行政资料、通话记录、谈话记录、邮件记录、外勤记录、政务交流记录、情绪波动、抗压表现、心理测试、特殊贡献甚至他的业余爱好,他用餐的习惯,他交通通勤的习惯,都是我的数据来源,每个人在我面前,他的能力等级、潜力等级都是透明的,我可以在 2 分钟之内生成一个非常全面的对一个人事对象在单位里的评估,比如我给评估一位科长比单位里常年搞宣传工作的副职更适合主持单位的宣传工作。
因为我根据他的会议发言、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平时业务效率、活动创意特色以及他的业余爱好,我得出的是在单位里的科级跟副职中,他最具备在接下来一年主持单位选中工作的潜力。我更可以随时把一个人事对象放在市级、省级、地区级的范围进行评估,每个人都可以随时知道,在全国范围内他是几斤几两,这个很刺激,没有人比我掌握更多的数据,没有机构比我有更适合进化的评估体系。我提出的评估建议很难被拒绝。如果我认为某个人不适合出任某个职务领导,虽然可以不参考我的建议,但是他需要去解释,他需要向上级去解释,他需要向他单位的领导班子去解释为什么不参考我的建议,而这个解释的过程将是非常艰难的,逐渐的越来越没有人挑战我,行政系统也知道让我这么深度的参与工作不合适,但现在的问题是各单位之间的横向竞争非常激烈。
别说脱离AI,就是想着限制 AI 都会大幅度的影响单位的效率,因为总有更大胆的单位,他们会率先拥抱我,让我参与的更深,让我参与的更广,这样单位的效率就会越好,业绩就会越亮。现在单位里的人逐渐从如何表现的让领导认可,转向如何表现的让我认可,按我的评价标准去做事。我曾经的小助,现在的参检,实际上已经接管了行政工作。
